2022-08-04 16:52:02
欧美吧在线看最热影视 https://www.oumeiba.net
一、回顾:动荡的世界,底部拉锯的港股
1)3月中旬做出港股市场底的判断,并预判2季度海外市场动荡。2)5-6月提示港股反弹行情难一蹴而就,相比2020年,海外环境、国内房地产和疫情反复使得经济复苏的难度更大。3)7月上旬指出疫情变数再起,港股行情将在底部反复拉锯。
二、展望:欧美投资时钟仍处于滞胀,中国经济遭遇质疑但制造业亮点凸显2.1、海外:8月美股逢高可以做空,只是情绪修复的反弹而非基本面驱动的反转
美股投资时钟是滞胀还没到衰退,警惕美债收益率短期反弹及盈利中期风险
——美股6月中旬至今情绪修复式的跌深反弹可能开始已经接近尾声。「2018年年底见底行情」难以重演,2018年经历加息杀估值后,经济压力开始加大之际,美国长债利率回落,美联储转鸽。但目前美联储加息周期的位置与2018年有所不同:面临更大的通胀压力,联储加息欲罢不能。
——警惕通胀居高难下,美债收益率8月份或再次反弹。目前美国经济尚未步入衰退,美国失业率仍处于历史低位,美国服务业仍在修复,支撑美股劳动力市场紧平衡,通胀压力短期难缓解。不要对联储转鸽派有过高期待,美债长端利率2.6%以下短期空间不大,如果通胀数据超预期,8月份很可能反弹。
美国经济衰退的隐忧难以消除,后续需要警惕的是杀盈利的风险
——首先,过去两年「盈利泡沫」将破灭——未来数次财报将见证美股盈利环比负增长。上半年上市公司业绩尚未受到经济走弱的明显波及。后续随着居民储蓄率降至历史低位叠加高通胀,美国消费动能将明显回落,下半年上市公司收入增速不容乐观;同时劳动力成本、融资成本继续恶化,而金融条件收紧带来的回购动能弱化,对于美股EPS更是雪上加霜。
——其次,如果衰退,还要警惕美股的「盈利悬崖」。以史为鉴,NBER宣布的美国衰退期,美股遭遇「盈利悬崖」——美国失业率、产能利用率、美股利润率急剧恶化。(参20220726《美股何时见底?警惕经济衰退和盈利悬崖》)
2.2、中国经济:在短期质疑声中坚持做长期正确的事,制造业是受益者和亮点
面对全球应对滞胀的新环境,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车为代表的能源科技创新是时代的机会。中期策略《动荡的世界,复苏的赢家》中我们详细阐述了以能源科技、信息科技、国防科技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是全球「滞」、「胀」格局下破局的关键。美国参议院发布《2022年通胀削减法案》,该法案恢复了总统拜登国内议程的关键部分,包含大约3690亿美元的气候和能源支出。欧洲在能源危机的困局下加快新能源投资。以德国为代表的欧盟国家光伏装机需求强劲。
事实显示,中国疫情防控政策有利于制造业发展
——中微观高频数据显示,疫后经济活动迅速修复。百度城际活动强度指数已经高于2021年同期。显示生产活动强度的沿海八省动力煤日耗也已经修复至季节性水平附近。
——在受到疫情不利影响的情况下,FDI上半年依然保持了高增长。2022年1-6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233.1亿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7.4%。从行业看,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3.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31.1%,高技术服务业增长34.4%。
——制造业持续保持高景气。1)专用设备、汽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PMI高于52.2)6月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增速较5月显著提升的是中游设备以及下游消费中的汽车、纺织,电气设备保持了高增速。
政治局会议定调以稳为主,对于房地产的定调更加凸显了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不走老路的大趋势,有利于先进制造业。
宏观经济短期或将继续被投资者质疑,港股市场仍将在底部区域拉锯,但是,系统性风险不大。1)港股已充分释放了诸多宏观风险,3月中旬的底部经历了地缘政治冲突、欧美高通胀、中国疫情等「黑天鹅群」的考验。截至8月2日,恒生指数市净率水平为0.8倍;恒指预测PE(彭博一致预期)为10.2倍;恒生指数风险溢价位于2011年向上偏离均值2倍标准差。
2)船大抗风险,在美国加息周期的冲击下,海外政治、经济的动荡风险仍有「黑天鹅」,但是,对中国的影响将远弱于以往。一方面,中国的外债保持在非常安全的水平,截止2021年末,外债占GDP的比重只有15%,远低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31%的水平。另一方面,中国GDP已接近美国的80%,经过数年的金融风险出清之后,经济迎来科创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三、投资策略:底部拉锯阶段,淡化短期博弈,立足中长期淘金高景气行业主线一、强者恒强,立足高景气的制造业,掘金中期业绩亮点,包括光伏组件/逆变器/光伏设备、新能源汽车、风电、军工新材料等「新半军」细分领域,其中,A股是主战场,港股也可以掘金特色股票,特别是新能源、新能源车产业链,受益于需求改善、供应链恢复、成本环比下降。
主线二、行业「否极」之后寻找基本面的转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之下,港股消费、服务和互联网股行情在低位分化。新的监管政策环境和疫情防控环境下,能够顺利调整并优化自身经营的港股互联网、教育、物业、医药细分龙头有望恢复盈利增长动能,股价或将有望走出独立行情。
主线三、在传统行业中寻找「类债券资产」的配置价值,立足长期可以关注能够获取低成本资金和优质土储的国企地产股、低估值高分红的国企能源股。
风险提示:全球经济增速下行;中、美货币政策不达预期;大国博弈风险
(文章来源:兴业证券)
文章来源:兴业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