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5 13:56:01
wordpress网站定制 https://www.zsxxfx.com
四大外资,垄断了中国的制造业,没有任何还手之力?
近年来,国内对芯片的研究越来越多。许多人都期望我们国家可以在芯片领域彻底自主,脱离外国公司的控制。事实上,国内的高科技设备,90%以上都要依靠国外,国内一些高端设备,比如质谱、电镜、光谱等,都受到了国内的严重垄断。
每年,国内科技投入的固定资产中,进口设备占到了60%。有资料表明,中国每年花费400亿元在国外购置科研仪器。美国和日本分别名列美国化学和工程新闻杂志的第八和第五,剩下的是德国,瑞士,美国。而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生产大国,却没有一家公司进入这个榜单。
这主要是由于研究设备的技术要求很高,要进行大量的资金和长期的研究。而美国的赛默飞公司,在2019年的收入只有63亿美元,也就是405亿元。
由此可以看出,在科研设备领域,投入和收益严重不匹配,难以吸引到公司。中国科学院的杜江峰就曾经说过,中国在科技设备上一直处于被动地位。他说,许多中国厂商加在一起也不能打败一个美国企业。
关于如何打破国内高端设备的垄断,国内许多行业人士都有自己的观点。要想在科研设备上取得突破,光依靠市场是不行的。发展我国科研仪器,需要企业、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等多方面的力量。
有关部门还建议,国家制定“以国产为主”的科研设备购置政策,并为国内科研设备制造企业提供税收减免等优惠。我认为中国在技术上的持续增长,还是有希望突破垄断的。
中国在工业机器人方面也被西方国家垄断,这也是一个不幸的消息。中国的工业机器人,说句不好听的,甚至比芯片更有优势。作为智能制造的基础,工业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之珠”。其研发和制造更是一个国家的技术和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实现传统工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手段。
中国制造业迅速发展,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日益增长,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说句不好听的,在国内,几乎所有的现代化工厂里,都能见到工业机器人。
发那科,爱普生,ABB,安川,库卡,都是国外的公司。而在高端工业机器人领域,比如高端汽车、芯片、电子等领域,外国公司更是直接垄断了中国90%的市场,国内企业根本无力与之争锋。
根据华创证券的资料,目前我国的工业机器人的国产化率还不到30%,而国内领先的工业机器人的市场份额还不到3%。而日本的发纳科公司,更是在2008年成为全球首家超过20万台的机器人制造商。日本在20年前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出口商和制造大国。
另外,日本在工业机器人的上游制造中也拥有核心部件的垄断地位。安川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企业。相比之下,中国的减速器行业,减速器的85%,伺服电机的70%,控制器的80%以上的市场,都是外国品牌的,高端的产品完全丧失,很多地方都是空白的。
就拿精密减速机来说吧。作为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造价约占机器人总造价的40%,被称为“皇冠之宝”,而日企业在此方面也占据了绝对优势。
实际上,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已经被外国公司所垄断,这是不足为奇的。一方面,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薄弱,难以与国外企业进行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国外企业在生产工业机器人的关键零部件方面,则形成了较高的技术壁垒。
但值得注意的是,作为“5大家族”之一的美的家用电器,它将成为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重要推动力。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的态势非常好,技术创新的成果也在不断的出现。
关键部件如精密减速器、高性能伺服电机、控制器等都有了技术上的突破。上海节卡机器人是最具代表性的,它的产品已经进入电器制造、能源、医疗等领域。同时,节卡机器人凭借其强大的产品实力和良好的信誉,其产品畅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其实力不可小觑。
同时,国内的工业机器人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数据表明,中国机器人的市场在今后5年内以每年15.80%的速度增长,到2025年将会有1463亿元的市场。受新能源汽车和半导体芯片等新行业的推动,我国工业机器人将在2021年生产366,000台,较去年同期增加44.9%,创下了新的纪录。
同时,发展工业机器人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在人口红利逐渐消退的今天,机器人取代人工将会是主要趋势。要知道,上世纪70年代日本的机器人工业也是和人口增长的趋势有很大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