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8 17:10:59
因为经济下行以及其他政治性因素的影响,很多国家提出应该和中国在经贸领域进行脱钩,减轻本国对中国产品和市场的依赖度。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经济政策就是按照这一理论制定。虽然各国政客都主张脱钩,但是各国商业从业者对此却非常谨慎。
德国汽车制造业从业者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大多数德国汽车企业都不打算从中国撤出,甚至准备在中国市场进行进一步的深耕。另外,很多德国企业的零部件也需要从中国进口。经贸合作能够成立的前提,就是参与者能够互利互惠。
德国政客主张在经济领域和中国脱钩
观察人士指出,德国政客主张脱钩其实是可以理解的。德国的优势在于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这恰恰是中国所需要的。欧洲的市场已经趋于固化,再加上其本土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都较为有限,导致德国的企业必须去境外寻找市场的代工厂。
在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德国政客的焦虑来源于中德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以及国际立场上的差异。他们认为中德两国出现冲突的可能性很大,德国对中国的经济依赖越强,中国在与德国的对抗中就越能够掌握主动权。
所以巴登-符腾堡州的政界人士才会提出上述意见。该州州长克雷奇曼表示,要确保德国不依赖于中国,或者不过度依赖于中国。但是该地区商业从业者的想法和他完全相反。
“我们会坚守!无人可以取代中国”
梅赛德斯-奔驰对政府推广的所谓多样化并不感兴趣,他们将在中国市场投入更多的资源,以便能够取得更好的销售成果。
在豪华汽车的市场中,中国市场的地位正在逐渐提升,该公司将近50%销售额来自中国市场。福伊特公司也持有类似观点,该公司在中国已经耕耘了一段时间,且不准备放弃现有成果。
博世公司的老板哈顿认为,中国的生产力和市场都具有不可替代性,中国和德国间的依赖并不是单方面的。显然,这些企业都准备坚守中国市场。根据德国Ifo经济研究所在4月中旬进行的调查,绝大多数德国企业都不准备离开中国。
在汽车行业,外企对中国的依赖度要远高于其他企业。全球化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想要在短期内完成逆全球化本身就是一项很难完成的任务。
中国不但是德国汽车的市场,同时也为德国的汽车公司提供配件。国家间的自由贸易本身就是一个优化资源配置的手段,人为对其进行干涉是不对的。
部分消息参考来源:环球时报